首页 / 新闻中心 / 专题专栏 / 提质发展
锻造新时代的煤矿工匠
日期:2021-02-03  

进入中煤集团以来,公司把人才培养列入企业发展规划,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,催生了一大批技术工人的迅速成长,有力推动公司实现跨越式改革创新发展。成绩背后,离不开一批批“煤矿工匠”开拓进取、拼搏奉献。他们在见证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,也书写出新时代煤矿工人铮铮风采。

让老师傅走上讲台

“我学历不高,是凭经验摸索出来的,知道怎么干,可是让我讲出原理来,有点困难。”2020年度全国劳动模范曹学涛也是这些“老师傅”中的一员。他下决心不能只停留在自己会干上,还要告诉徒弟怎么干、为什么这么干,要把自己的技能传开来。

目前,新集公司拥有“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”“优秀职工创新工作室”“优秀创新工作室”“安徽省劳模创新工作室”等10个创新工作室,“导师带徒”培训计划和实施需要“老师傅”亲自操刀。

从做学徒、拧螺丝开始,在固定设备检修岗位上,曹学涛坚守了24年。如今,曹学涛所在的队伍已经是出了名的“人才班 ”,累计输送技能骨干50余人,拥有20项创新成果,8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。

调动“老师傅”的积极性,对一线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,正是公司为职工搭建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。而今,这样的培训更是形成了专业的实训场所。

2019年,公司实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,满足煤矿采煤机司机等7个特殊工种和2个煤矿安全救护专业人员实训,巷道建设井下爆破作业等4个工种实训区,年总培训量、考试量可达到3000人次。

公司为不同工种、不同序列的职工量身打造学习发展体系,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级别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。据统计,仅2020年,培训中心就开展以“现场练兵”为主的技能人员培训13193人次,建立以一体化培训教材为主体、差异化特色培训教材为补充的培训教材库,共开发各类课件100多个,普及了“互联网+”培训学习模式。

让创新创造价值

“以前培训设备操作很麻烦,要对着图纸一点点讲解,最难的是空间想象。现在是通过将资源编程整合,‘一键加入’文字、图像、动画等,可以在电脑上模拟操作仿真设备,效率提高太多了。”参培的一名职工感慨地说。

公司依靠科技手段,利用现代培训技术,通过综合听觉、视觉、触觉,实现虚拟场景与硬件系统互动,画面显示与实际控制相符,给予职工全方位的培训体验。

据了解,虚拟实操培训系统是将井下采、掘、机、运、通等各种设备的实操训练搬到地面,通过虚拟仿真培训设备,将生产环境、设备状态、设备故障、检修维护等直观展现出来,深受参培学员的欢迎。

与此同时,公司还加强内训师队伍建设,联合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以《知识萃取》《课程演绎》《有效的管理沟通技巧》等为题,从知识的内涵、课程演绎七步法、如何有效沟通等方面系统培训公司内训师40名,提升专、兼职内训师专业化水平,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培训能力,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
让技能走出壁垒

“有的职工,在岗位上只是一个班长,但在技能通道里,他已经是技能专家了,可以享受更高岗级的待遇。”培训中心专职教师徐作卢介绍道。“技能专家的待遇等同于管理人员,技术工人可能更受尊重。”一线技术工人感慨道。

近年来,公司着力构建培训范围全覆盖、体系全方位、实施全过程的“大培训”格局,通过设置管理、技术、技能三条纵向畅通、横向贯通的职业发展通道,为适应人才的不同发展需求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在技能类序列的6个发展层级中,技能岗位员工中专业技术水平高、创新能力强、业绩贡献突出的人才可以竞聘工程技术岗位,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通道被打通。

公司致力于加大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,落实科技创新工作专项激励方案,将申请专利、成果获奖等职工创新业绩与职称评定、培训深造等挂钩,强化成长激励,努力造就有理想守信念、懂技术会创新、敢担当讲奉献的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员工队伍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