抓培训就是保安全,保安全必须抓培训。作为矿区安全生产和人才培育的中坚力量,培训中心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使命,其价值创造的关键在于通过系统性、前瞻性举措提升培训质效、强化评价认证权威性、夯实资源基础、深化教培研究能力,为矿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
在提升培训质效上发力,构建精准化实效性双驱模式
针对矿区岗位差异性和技能需求多样性,培训中心构建“基础必修+岗位定制+能力进阶”的三级培训体系。通过混合式培训(线上理论学习+线下实操演练)、AI智能诊断(基于学员能力短板推送课程)、案例教学(引入典型事故场景模拟)等模式,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特别是针对“三项岗位人员”开发VR体感实训课程,通过沉浸式模拟高风险作业场景,有效强化应急操作能力。同时,建立培训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,从需求调研、课程设计、教学实施到效果评估实现动态跟踪。运用大数据分析学员参训数据(如课程完成率、考核通过率、技能应用反馈),量化评估培训成效,并针对性优化培训方案。通过高质效培训减少人为操作失误,降低事故发生率,有力保障安全生产底线,助力矿区安全效益提升。
在提升认证权威上发力,打造标准化动态化考核体系
依据《矿山安全生产培训规定》等政策要求,动态更新考试题库与实操考核标准,确保评价内容与行业最新规范同步。推行“理论+实操+岗位胜任力评估”三维考核模式,增设情景模拟测试和专家现场评审环节,杜绝“应试式”认证。此外,联合应急管理部门、行业协会开展联合认证,推动培训证书在行业内的广泛认可。权威认证与精准培训相结合,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与复合型管理人才,为矿区可持续发展储备核心力量,赋能人才队伍升级。
在建强资源保障上发力,夯实数字化专业化基础支撑
优秀的师资是培训质量的核心保障。培训中心实施“名师工程”,通过“内训师赛马机制”选拔骨干教师,外聘行业专家组建智库,形成“专兼结合”的师资梯队。建立教师能力提升长效机制,定期开展教学研讨、公开课、AI技术应用培训,推动教师从“知识传授者”向“学习赋能者”转型。开发覆盖矿山安全、设备操作、职业健康等领域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,支持员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。建设“智慧理论教室”与“实操体感中心”,集成AR/VR技术、智能仿真设备,打造虚实结合的实训场景,破解传统培训中“高风险实操难开展”的痛点。教培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,形成“名师+名课+智能场景”三位一体资源矩阵,推动智能化、绿色化技术落地,增强矿区核心竞争力。
在深化教研能力上发力,推动前瞻性应用型创新研究
设立教培研究专项课题,聚焦“AI+培训”“行为安全理论应用”“成人学习心理”等领域,形成可复制的创新成果。基于AI技术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模型,实现“一人一策”精准培训。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将行业前沿技术(如智能矿山系统、绿色开采技术)转化为培训课程,确保教学内容与矿区技术升级同步。建立“培训-实践-反馈”循环机制,通过一线员工操作反馈反哺课程优化,形成“研用一体”的生态闭环。通过资源建设与认证体系创新,打造矿区培训品牌,形成行业示范效应,塑造行业标杆形象。
教育培训行而不辍,安全发展未来可期。培训中心以“四维发力”,构建覆盖“教、学、考、研”全链条的培训生态体系,坚定不移把培训软实力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硬基础,推动矿区从“传统人力驱动”向“智慧能力驱动”的转型升级,实现培训价值与矿区发展目标的高度契合。